close
    (一)心臟的構造及位置:
    心臟是一中空的肌肉器官,位於身體胸腔的左下部,大小如拳頭,很多血管密佈於心臟上,而供給心臟營養及氧氣的血管主要為冠狀動脈,其分為:1.右冠狀動脈2.左冠狀動脈:有二分枝,左迴旋冠狀動脈及左前降冠狀動脈。

    (二) 引起心肌梗塞的原因:
    心肌梗塞即是供應心臟的血管發生狹窄或阻塞,心肌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及營養,而引起心臟肌肉壞死,進而影響心臟功能,嚴重時危及病人的生命。其狹窄或阻塞的因素為:
    1.冠狀動脈管腔因粥狀硬化所形成的腫塊或血栓所阻塞。
    2.心肌肥厚,致冠狀動脈供血量不能滿足心肌的需要量。
    3.休克、出血、脫水等原因導致血壓下降,而使冠狀動脈血流供應不足。

    (三) 導致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
    1.年齡:40歲以上的人,冠狀動脈逐漸硬化,年紀愈大患病機會愈增加。
    2.性別:男稍多於女。女性於停經後,罹病機率會增加。
    3.家族性遺傳:父母、祖父母或兄弟姊妹中有此疾病者,其發生率較高。
    4.人格特質:A型人格對工作狂熱、競爭性強、職業性壓力大、情緒緊張、缺乏適當休息者。
    5.飲食不當:攝取過多高膽固醇、高熱量、高脂肪飲食
    6.吸菸:煙草的尼古丁會增加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損傷動脈內膜及增加心肌缺氧狀況。
    7.疾病史:心臟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者,罹病率較高。

    (四) 心肌梗塞的診斷:
    1.詳問過去病史。
    2.根據病人臨床症狀。
    3.心電圖:靜態心電圖瞭解心臟的波形變化。動態心電圖在運動狀態下,判斷冠狀動脈是否能供應心肌所增加的需要量。
    4.血液檢查:檢查心肌酵素之變化。
    5.胸部X光檢查:瞭解心臟大小、位置。
    6.心臟超音波檢查:瞭解心臟收縮功能、位置、心臟瓣膜功能。
    7.心臟核子醫學攝影:可判斷心臟肌肉壞死及缺氧的範圍。
    8.心導管:瞭解血管之阻塞程度及心臟功能,決定進一步的治療方法。

    (五) 心肌梗塞發作時有下列症狀:
    1.前胸有壓迫收縮性的疼痛,或沈重感、燒灼感或難以形容之不舒適。
    2.疼痛可能散佈到一側的手臂、肩、頸部、下巴或背部。
    3.疼痛常伴有虛弱感、出汗、噁心、嘔吐、頭暈及明顯的不安。
    4.疼痛是突然的,持續時間約15-30分鐘或更久,無法藉休息緩解。
    5.嚴重時會呼吸困難、失去意識、心律不整、血壓下降甚至休克。
    6.心肌梗塞發生後24-48小時可能出現發燒現象。
    7.心肌梗塞發生在休息或睡覺時比運動時多。

    (六) 心肌梗塞的合併症:
    心律不整、心因性休克、心臟衰竭、肺栓塞、心室乳頭肌破裂、心室動脈瘤、心肌梗塞後症候群、心臟瓣膜功能不全。

    (七) 治療方式:
    1.去除危險因子:控制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戒菸、減重…等等。
    2.藥物療法:藥物治療可改善心臟功能,減少發作及症狀減輕,但不能讓狹窄血管還原。並需依病情由醫師決定用藥種類,其藥物包括以下各類:
    (1)止痛劑:主要緩解疼痛。
    (2)鎮靜劑:減輕焦慮不安,使其身心的到休息。
    (3)血栓溶解劑:將冠狀動脈內的血塊溶解,以使血管再通暢,供應心肌所需的氧氣與養分。但必須在發生心肌梗塞的6小時內,心肌未完全壞死,才能發揮療效。
    (4)抗擬血劑或血小板拮抗劑:防止合併症與心肌梗塞的復發。
    (5)血管擴張劑:擴張週邊血管,減輕心臟負荷,緩解疼痛。
    (6)抗心律不整藥物:預防新綠不整的合併症。
    (7)鈣離子拮抗劑: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
    (8)強心劑:增強心肌功能,直接作用於心肌,增加心收縮力。
    3.冠狀動脈汽球擴張術(PTCA):利用心導管的方式,從下肢股動脈(或上肢動脈)插入導管,利用導引線將汽球導管置入冠狀動脈狹窄部份,再將汽球擴張,利用其壓力將硬化部份撐張,以得到較大的內徑,增加血流量。
    4.冠狀動脈血管支架:利用心導管將”血管支撐簧”(STENT)送入冠狀動脈內,將狹窄或阻塞部份撐開,達到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
    5.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切除下肢的靜脈接主動脈和阻塞之冠狀動脈或連接胸腔之內乳動脈與阻塞之冠狀動脈,是為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表格版型圖 表格版型圖 表格版型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張耿源醫師部落格 的頭像
    張耿源醫師部落格

    陳哲話語 & 張耿源心靈傳奇&凡尼司會員專區

    張耿源醫師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