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步調加快、日常的壓力加上不正常的飲食習慣,許多現代人都
有上腹疼痛的困擾,若您時常出現反覆上腹疼痛、飽脹感、打嗝、隱隱
作痛等症狀,小心是罹患了消化性潰瘍。坊間醫院近來引進「碳 -13尿
素呼氣法」,只需呼口氣,即可早期發現造成胃病的原兇--幽門螺旋桿
菌,儘早給予治療,將可達到治療潰瘍並防止再發的效果,簡單快速的
檢測法對民眾而言將是一大福音。
提起消化性潰瘍,許多人可能都有切膚之痛,不止是常年反覆發作、嚴
重時還會造成上消化道出血。據光田醫院腸胃科張延亙副主任表示,消
化性潰瘍典型的症狀為上腹出現燒灼、咬囓感般的疼痛,常有排空、飢
餓感、飽脹、打嗝、溢酸、隱隱作痛等,大多集中在上腹中間或偏右;
在進食二小時後或飯前發作,甚有民眾常有半夜痛醒。
近來消化醫學界重大的發現即是證實胃中存在之幽門螺旋桿菌與許多上
消化道疾病,包括胃炎、消化道潰瘍、消化不良甚至是胃癌等,都與密
切的相關,甚至是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張延亙副主任指出,根據調查
顯示,保守估計,台灣目前至少有一百六十萬消化性潰瘍患者,其致病
原因與幽門螺旋桿菌有密切相關,因此若能儘早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不
只對消化性潰瘍有極優異的治療效果,對於某些胃炎、胃淋巴癌也可達
到治療效果,甚至減少將來胃癌的發生機會。
張延亙副主任並表示,胃鏡檢查的不適讓多數人不敢輕易嚐試,門診中
亦常見病人反覆受胃病所苦,常常已嚴重影響其生活品質時方至醫院求
診,安排胃鏡檢查時赫然發現已有嚴重的消化道潰瘍;因此「碳 -13尿
素呼氣法」對於恐懼做胃鏡的民眾而言,是一種快速、方便、可立即檢
測出目前有無遭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新方法
- Jul 08 Thu 2010 00:25
提早發現幽門桿菌有效治療消化性潰瘍
- Jul 08 Thu 2010 00:23
排除五臟之毒的簡單方法
排除五臟之毒的簡單方法
我們每個人體內都有毒素。讓我們學習如何找到毒素的藏身之處,並且用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更好地排除它。
五臟之毒是什麼?
在中醫看來,我們體內有很多毒素,凡是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對我們的身體和精神會產生不良作用的物質都可以稱為「毒」,例如瘀血、痰溼、寒氣、食積、氣鬱、上火。這些毒素堆積在五臟之內,就會加速五臟的衰老,然後由五臟供養的皮膚、筋骨、肌肉、神經也就跟著一起衰老了。雖然毒素深藏,但它們在身體表面還是留下了蛛絲馬跡,不同的樣貌代表毒素藏在哪裡,現在,我們要找出毒素的藏身處,盡快把它趕出身體。
心臟有了毒素表現在:
1. 舌頭潰瘍。中醫認為舌和心臟的關係最為密切,所以潰瘍長在舌頭上,通常認為是心臟有內火,或是火毒。
2. 額頭長痘。額頭是心臟管轄的一個屬地,心火旺盛成為火毒時,這個屬地也會沸騰,於是此起彼伏地出現很多痘痘。
3.失眠,心悸。心臟處於不停的工作中,當火毒停留於心而無法排除時,睡眠不會安穩。
4. 胸悶或刺痛。心臟內出現瘀血也是一種毒素,就像是在公路上堵車,輕一些的是胸悶,重一些的則會出現刺痛。
怎麼排毒更順暢?
1. 吃苦排毒。首推蓮子芯,它味苦,可以發散心火,雖然有寒性,但不會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一向被認為是最好的化解心臟熱毒的食物。可以用蓮子芯泡茶,不妨再加些竹葉或生甘草,能增強蓮子芯的排毒作用。
2. 按壓心臟排毒要穴。這是指少府穴,位置在手掌心,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與無名指指端之間。按壓這個穴位不妨用些力,左右手交替。3.綠豆利尿排毒。綠豆可以通過利尿、清熱的辦法,來化解並排出心臟的毒素,但吃綠豆時要用液體的形式,例如綠豆漿或綠豆湯,綠豆糕的效果會差一些。
心臟最佳排毒時間:
中午11~13點是心臟最強的時間,可以吃些保心、助排毒的食物,例如茯苓、堅果、黃豆、黑芝麻、小棗、蓮子等。
肝臟有了毒素表現在:
1. 指甲表面有凸起的稜線,或是向下凹陷。中醫認為「肝主筋」,指甲是「筋」的一部分,所以毒素在肝臟蓄積時,指甲上會有明顯的信號。
2. 乳腺出現增生,經前乳腺的脹痛明顯增加。乳腺屬於肝經循行路線上的要塞,一旦肝經中有「毒」存在,乳腺增生隨即產生,尤其在經血即將排出時,會因氣血的充盛而變得脹痛明顯。
3. 情緒容易抑鬱。肝臟是體內調控情緒的臟器,一旦肝內的毒不能及時排出,阻塞氣的運行,就會產生明顯的不良情緒。
4.偏頭痛, 臉部的兩側長痘痘,還會出現痛經。臉部兩側以及小腹,是肝經和它的搭檔膽經的「一畝三分地」,一旦肝的排毒不暢快,自己的後院就會先著火。
怎麼排毒更順暢?
1. 吃青色的食物。按中醫五行理論,青色的食物可以通達肝氣,起到很好的疏肝、解郁、緩解情緒作用,屬於幫助肝臟排毒的食物。中醫專家推薦青色的橘子或檸檬,連皮做成青橘果汁或是青檸檬水,直接飲用就好。
2. 枸杞提升肝臟的耐受性。除了排毒之外,還應該提升肝臟抵抗毒素的能力。這種食物首推枸杞,它具有很好的保護肝臟的作用,可以提升肝臟對毒素的耐受性。食用時以咀嚼著吃最好,每天吃一小把。
3. 按壓肝臟排毒要穴。這是指太衝穴,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3~5分鐘,感覺輕微酸脹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氣,兩隻手交替按壓。 4. 眼淚排毒法。相較於從不哭泣的男人,女人壽命更長,這不能不說和眼淚有關係。中醫早已有了這個認識,而且也被西方醫學所證實。作為排泄液的淚液,同汗液和尿液一樣,裡面確實有一些對身體有害的生化毒素。所以,難受時、委屈時、壓抑時就乾脆哭出來吧。 對於那些「樂天派」,週末的午後看一部悲情的電影,讓淚水隨著情節流淌也是一種主動排毒方式。
脾臟有了毒素表現在:
1. 面部長色斑。長斑的女性通常消化系統能力弱一些。
2. 白帶過多。脾主管體內排濕,如果濕氣過多,超出了脾的能力,就會出現體內濕氣過盛,白帶增多是其中的一個體現。
3. 脂肪堆積。脂肪在中醫裡另有一個名字:痰濕,是由於脾的消化功能不佳,不能及時把垃圾毒素排出體外而產生的。有效的減肥必須圍繞恢復脾胃正常代謝痰濕的主題來做,否則就會反彈。
4. 口氣明顯,唇周長痘或潰瘍。口唇周圍都屬於脾,當脾中的毒素無法排出體外,蓄積的毒素就要找機會從這些地方爆發出來。
怎麼排毒更順暢:
1. 吃酸助脾臟排毒。例如烏梅、醋,這是用來化解食物中毒素的最佳食品,可以增強腸胃的消化功能,使食物中的毒素在最短的時間內排出體外。同時酸味食物還具有健脾的功效,可以很好地起到「抗毒食品」的功效。
2. 按壓脾臟排毒要穴。這是指商丘穴,位置在內踝前下方的凹陷中,用手指按揉該穴位,保持酸重感即可,每次3分鐘左右,兩手交替做。
3. 飯後走一走。運動可以幫助脾胃消化,加快毒素排出的速度,不過需要長期堅持,效果才會更好。
脾臟最佳排毒時間:
餐後是最容易產生毒素的時刻,食物如果不能及時的消化或是吸收,毒素就會積累很多。除了飯後走一走,因為甘味健脾,還可以在吃完飯1小時吃1個水果,幫助健脾、排毒。
肺臟有了毒素表現在:
1. 皮膚呈銹色,晦暗。中醫認為肺管理全身的皮膚,皮膚是否潤澤、白皙,都要依靠肺的功能良好。當肺中毒素比較多時,毒素會隨著肺的作用沉積到皮膚上,使膚色看起來沒有光澤。
2.便秘。中醫認為,肺臟和大腸是一套系統,當上面肺臟有毒素時,下面腸道內也會有不正常淤積,就出現了便秘。
3. 多愁善感,容易悲傷。毒素在肺,會干擾肺內的氣血運行,使得肺臟不能正常舒暢胸中的悶氣,被壓抑得多愁善感起來。
怎麼排毒更順暢: 1 蘿蔔是肺臟的排毒食品。在中醫眼中,大腸和肺的關係最密切,肺排出毒素程度取決於大腸是否通暢,蘿蔔能幫助大腸排泄宿便,生吃或拌成涼菜都可以。
2百合提高肺臟抗毒能力。肺臟向來不喜歡燥氣,在燥的情況下,容易導致積累毒素。蘑菇、百合有很好的養肺滋陰的功效,可以幫肺臟抗擊毒素,食用時加工時間不要過長,否則百合中的汁液會減少,防毒效果要大打折扣。
3按壓肺臟排毒要穴。有利肺臟的穴位是合谷穴,位置在手背上,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這個部位,用力按壓。
4 排汗解毒。肺管理皮膚,所以痛痛快快地出一身汗,讓汗液帶走體內的毒素,會讓我們的肺清爽起來。除了運動以外,出汗的方法還可以是熱水浴,浴前水中加一些生薑和薄荷精油,使汗液分泌得更暢快,排出身體深處的毒素。
5 深呼吸。每次呼吸時,肺內都有殘餘的廢氣無法排出,這些廢氣相對於那些新鮮、富含氧氣的空氣來講,也是一種毒素。只需幾個深呼吸,就能減少體內廢氣的殘留。
肺臟最佳排毒時間:
肺臟最強的時間是早7點~9點,此時最好能夠通過運動排毒。在肺最有力的時候進行慢跑等有氧運動,能強健肺排出毒素的功能。
腎臟有了毒素表現在:
1. 月經量少,或經期短,顏色暗。月經的產生和消失,都是腎功能是否旺盛的表現,如果腎臟中有很多毒素,經血就會減少。
2. 水腫。腎臟管理體內的液體運行,腎臟堆積毒素後,排出多餘液體的能力降低,就出現了水腫。
3. 下頜長痘。臉部下頜部位由腎管轄,腎的排毒不足,多餘的毒素會表現在下頜部位。
4. 容易疲倦。身體內的毒素消耗了腎的能量,腎臟提供的能量減少,於是出現體倦,神疲思睡,四肢無力。
怎麼排毒更順暢:
1. 腎臟排毒食品:冬瓜。冬瓜富含汁液,進入人體後,會刺激腎臟增加尿液,排出體內的毒素。食用時可用冬瓜煲湯或清炒,味道盡量淡一些。
2. 腎臟抗毒食品:山藥。山藥雖然可以同時滋補很多臟器,但最終還是以補腎為主,經常吃山藥可以增強腎臟的排毒功能。拔絲山藥是很好的一種食用方法,用焦糖「炮製」過的山藥,補腎抗毒的功效會相應增強。
3. 按壓肝臟排毒要穴:湧泉穴。這是人體最低的穴位,如果人體是一幢大樓,這個穴位就是排污下水管道的出口,經常按揉它,排毒效果明顯。湧泉穴位置在足底的前1/3處(計算時不包括足趾),這個穴位比較敏感,不要用太大的力度,稍有感覺即可,以邊按邊揉為佳,持續5分鐘左右即可。
腎臟最佳排毒時間:
腎臟最適合排毒的時間是早晨5~7點,身體經過一夜的修復,到了早晨毒素都聚集在腎臟,所以早晨起來最好喝一杯白水,沖刷一下腎臟,將毒素排出體外。
- Jul 08 Thu 2010 00:22
酒癮,毒癮
這張圖顯示毒癮混合酒癮的患者:
患者的腦灰質酥鬆化的程度: 磚紅色的區域已經比正常的區域減少了11%的密度。
因此患者的智能將下降,認知能力越來越差,記憶力也越來越糟最後甚至智障。
正常人腦皮質層SPECT 3D 顯影
腦皮質層是人腦在運作時,傳遞資訊的高速公路。
摘自: http://amenclinics.com/
酒癮者的腦皮質層,顯現出驚人的萎縮及溶解狀態,這也是酒癮者會做出駭人的行為的原因之一。
VTA (ventral tegmental area) 複側被蓋區
回饋機制的錯亂
摘自 www.nida.nih.gov
多巴胺正常回收機制
多巴胺回收障礙(回收幫浦故障)
多巴胺強制發射 (抑制功能障礙)
CAMP 信差錯亂 (像吃壞肚子、狂瀉)
肝毀損的進程

一生的四大功課
1. 還在定時參加AA聚會嗎?
2. 還持續每天做癮症保養嗎?
3. 四個康復方向有隨時檢視嗎?
4. 有檢查復發的處理計畫嗎?
- Jul 08 Thu 2010 00:21
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
根據統計,正常人中,有兩大年齡層的人易得脂漏性皮膚炎,一是介於三十到六十歲問的成年人,每一百個人中約有二至五個人有此困擾,另一好發人口,則是四個月以下的嬰兒。
嬰兒型脂漏性皮膚炎好發部位和大人差不多,在頭皮及皺褶處( 如脖子、腋下) 、臉及包尿布處。最典型表現在頭皮,有時整個頭皮都佈滿了黃黑色皮屑,活像數了一頂髒髒的睡帽(襁褓蓋)。
脂漏性皮膚炎是指油脂分泌旺盛區域的皮膚發炎,嬰兒罹患脂漏性皮膚炎與新生兒的皮脂腺大小、活性有關,剛出生的嬰兒皮脂腺較大,分泌較旺盛,因此發生率高。
成年人脂漏性區域包括皮脂腺分佈稠密的部位如頭皮﹑眉毛﹑鼻側﹑嘴邊﹑耳朵及耳後﹐發作時頭皮屑呈現大塊落屑﹐其他患部也會有發紅及脫皮的現象。脂漏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會再發的皮膚炎﹐與體質有關﹐會有遺傳性,可以治療控制但不能根治。
如何區分脂漏性皮膚炎與異位性皮膚炎?
嬰兒型脂漏性皮膚炎與異位性皮膚炎的異同,二者早期的表現並不是那麼容易區分,特別是如果患部只限於驗及皺褶處,而頭皮及色尿布區都沒有出現異樣時。一般來說,脂漏性皮膚炎發生於出生不久後,四個月大時會慢慢好轉,而異位性皮膚炎是在四個月後才慢慢表現出來:不過四個月也只是一個概略的分界,有些難區分的病例需後續的追蹤才能分出大概。
另外,患部也能做一個區別,不同於脂漏性皮膚炎好發於油脂分泌多處(如:頭皮、臉)、皺褶、包尿布處,嬰兒異位性皮膚炎較常見於手臂伸側、小腿前側。
區別二者的重要性在於預後的不同及平時保養的差異。嬰兒型脂漏性皮膚炎屬於「小時了了」的病,隨著年紀漸長,至四個月後,此病便不再發作了,且小時候有脂漏性皮膚炎並不代表長大成年後也會得到。
可是異位性皮膚炎便麻煩得多了,代表小朋友的體質比較是過敏體質。往往到青春期以後才會好轉(百分之九十五到九歲會改善),病患常見同時合併有過敏性鼻炎及過敏氣喘,除了疾病發作 時需看 醫師外,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格外注重保養,避免洗肥皂及消毒藥皂或依醫生指示使用中性燕麥皂(ADERMA)及焦油皂(POLYTAR),應抹乳液(如ADERMA)保持皮膚的濕潤。過度清洗會使皮膚更乾,除了急性發作期間可試著一天溫水泡澡兩次,每次15分鐘,多數病童輕微淋浴,如果流汗多,在腋下、指縫、腹股溝等處以中性洗劑加強清潔,其餘部位只需清水沖洗即可;洗澡後以毛巾輕拍身體,趁皮表還有點水份時,3分鐘內於紅癢處擦上藥膏,1小時後再擦上潤膚乳,其餘部位則直接擦上潤膚乳保濕。
嬰兒型脂漏性皮膚炎治療
嬰兒型脂漏性皮膚炎治療不難,一般輕微不必治療,較厲害時,因為嬰兒皮膚較細嫩,醫生會建議使用輕量的外用類固醇藥膏塗抹,可達到不錯的效果。有些家長聽到類固醇藥膏便退避三舍,其實不需如此緊張,因為皮膚在發炎狀況時本來就需要擦點有消炎性的藥膏,否則嬰兒覺得不舒服而搔抓,反而容易抓破皮留下疤痕,甚至導致細菌感染。醫師會選擇適合小朋友使用的藥膏,能達到治療效果而不留副作用。
對於頭皮上的黃黑皮屑,可用植物油 ─ 搓麻油(茶油),但不一定要用麻油,用橄欖油也可以,先將嬰兒的頭皮抹濕,再將油抹上,半個小時後洗掉,皮屑也會跟著脫落。
成人型脂漏性皮膚炎原因及治療
造成脂漏性皮膚炎發作或惡化的原因有下列幾項﹕
- 身體不適或有重大疾病時﹐如感冒﹑住院﹑開刀…等。
- 不正常的生活習慣如常熬夜﹑便祕…等。
- 不穩定的情緒如工作壓力﹑焦慮﹑興奮…等。
- 過於油膩或刺激性的飲食。
- 皮屑芽苞菌的感染。
避免脂漏性皮膚炎發作及治療注意事項﹕
1. 規律的日常生活及生活習慣最重要,要有充分的休息、睡眠,大便要規律及通暢。
2. 減少自己的工作壓力及焦慮不安、興奮等不穩定情緒。
3. 較清淡﹑均衡的飲食﹐避免太油膩的食品、香辛料及酒。
4. 頭皮病情輕微時可用一般洗髮精或抗屑洗髮精洗頭﹐用溫水沖洗,以指腹輕輕按摩頭皮﹐絕對不可用力抓洗,以免抓傷頭皮或造成皮膚發炎惡化。
5. 頭皮病情嚴重時須使用藥用洗髮精洗頭, 您應至皮膚科醫師處看診。
6. 皮膚症狀出現時,一天兩次局部外敷醫師指示的藥物,可以改善症狀。
- Jul 08 Thu 2010 00:21
甩走脂肪肝
六大習慣甩走脂肪肝!
仲夏夜,喝著冰啤、吃著爽口的花生、毛豆,很多人樂此不疲。同時也有很多人以為「液體麵包」能當飯吃,每日狂飲啤酒,一個夏天過去後,幾乎個個都「大腹便便」,叫苦不迭。其實啤酒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並具有不少功效,但若是應酬過多且經常暴飲,容易導致多種疾病,諸如脂肪肝、肝硬化等。
啤酒營養豐富,所含營養成分大部分能被人體吸收,長期大量飲用會造成體內脂肪堆積,形成脂肪肝。如果對脂肪肝放任不管,最終會導致肝硬化的嚴重後果,因此應及早防治。最好的辦法是控制飲食,加強運動。已知患上了脂肪肝就必須在醫生指導下對症治療。醫生介紹,脂肪肝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
一些脂肪肝患者可以通過控制飲食和加強運動,結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習慣設計出一套完整的診療方案。
六大習慣甩走脂肪肝!
1、禁酒
肝細胞的1/3脂肪化時即可診斷為脂肪肝,輕度脂肪肝只要禁酒後4-6周就會消失。但是如果繼續喝酒,肝臟就會纖維化。這種病以戒酒為治療根本。
2、不限食,保持營養全面
脂肪肝患者不必限制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入,因為脂肪肝患者本來肝臟功能就差,若再缺乏營養,則脂肪肝就很難根除。
3、善用顏色
研究發現,粉紅色的燈光可使肝性發怒的患者鎮靜;塗上白色、淺藍色的病房有利於減輕肝病患者的心理緊張和對疾病的恐懼感。戶外的綠色樹陰、嫩綠草坪、風平浪靜的湖水及幽雅的綠色環境,都能促進肝病患者康復。對於脂肪肝患者來說,經常到戶外走走,欣賞一下大自然秀美的風光,可以輔助病情的治療。
4、補充維生素
很多維生素是通過肝臟的代謝作用才轉化成對人體有用的物質的。所以一旦肝臟染病,功能下降,維生素的代謝功能當然也會下降。所以需要攝取比平時更多的維生素來補充維生素的不足
5、減少長時間看書、看電視
在肝病患者自我療養中,注意勞逸結合和休息,首先就要做到保護眼睛。生活中看書勞作超過1小時者應視遠景5-10分鐘作為休息;埋頭伏案,眼睛疲勞時看一看綠色的草坪或樹木,或者極目遠眺,也會解除勞累。實際上,眼睛的疲勞和腦力上的疲勞與您自覺的身體上的疲勞一樣,均能影響肝病的康復。另外,長時間地看電視,因劇情起伏而引起患者情感上的波動也是有害而無益的。
6、保持大便通暢
盡量多吃含纖維素較多的食物,吃洗淨的水果、蔬菜,同時補充充足的水分。由於人體缺乏纖維素?,在腸內不被吸收的纖維物質就會刺激腸壁蠕動和分泌黏液,促進排便發生。據觀察,人們吃富含纖維素的食品,12-14小時就可由腸道排空,而低纖維食品需要28小時以上。而且,纖維素還會維護腸道菌群生態,限制某些腸道菌的增長,使二次膽汁酸降低。另外,要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以早上為宜。在晨間起床前用手掌從上腹向下腹推拿10次,從左右肋緣分別向左右下腹按摩10次,均會使排便更容易。
- Jul 08 Thu 2010 00:19
心臟「碰碰跳」--談心悸和心律不整
到心臟科門診求診的病友中,主述心悸者非常常見。雖然大部份病友的心悸是良性的且不一定會造成危害,但常常引起病人的恐慌及憂慮。況且,心悸也可能是嚴重心臟病的警訊,尤其是心室性心律不整所引起的心悸,更可能致命。本文將筆者過去臨床診療中病友常有的疑惑稍做整理,期能對病友們有所幫助。
心臟為什麼會跳動?
心臟在人體循環系統中扮演火車頭的角色,靠著它規律且有效的收縮,才能將血液輸送至身體各器官組織。在心臟右心房的後上方有一群具有發電功能的細胞聚集稱之為竇房節,扮演著發電機的角色,所產生的電再經由心臟內的傳導系統傳至心房及心室,造成心房及心室的收縮而造成心跳。
正常人會感覺到自己心臟在跳嗎?
一般人的心跳在正常休息時為每分鐘六十至一百下之間,而且跳動規律。在運動時心跳會加快,晚上睡覺時則會減緩。吸氣吐氣時心跳速度也有不同,吸氣時稍快一些,吐氣時則慢一點。正常人在靜止狀態時通常是不會感覺到自己的心跳。
什麼是心悸?
心悸是我們自覺心臟跳動異常的一種不適的感覺,通常是心臟收縮太強、太快或心跳不規則所引起。多數是陣發性的,也可能是持續的。心跳速率可能是真的很快,也可能是心跳速率正常但跳動不規律,甚至於心跳是完全正常的。有些病友可能合併有胸悶、呼吸困難、頭暈、盜汗等症狀。
引起心悸的原因有那些?
大約可歸因於以下幾類:
一、心律不整
心律不整是心跳異常的一個總稱,它包含了多種異常的心跳模式,心律可以是很快的,也可以是很慢的;可以是偶而跳一下不規則的,也可以是完全都不規則的亂跳;可以是經年累月都跳不規則,也可以是許久才發生一次。心律不整的病灶可以發生在心房也可以發生在心室。有些心律不整是原發性的,也就是心臟本身沒有構造上或功能上的障礙,單純是心律的問題。有些心律不整是因其他心臟疾病而引起,如冠狀動脈疾病、風濕性心臟病等。
二、心臟神經官能症
發生於焦慮症、恐慌症,壓力大或神經緊張的病人,其心臟本身是正常的,心跳速率通常正常或稍為快一點。此類患者除了心悸之外,常會失眠及自覺全身多處不適。
三、新陳代謝異常
一些新陳代謝異常的狀況可能使心跳加快而造成心悸,如甲狀腺機能亢進、貧血、發燒、低血糖症等。
四、飲食、藥物所引起
飲酒、喝茶或咖啡等可能讓心跳加快,或造成心房顫動而引起心悸。醫療上用於治療氣喘、鼻塞流鼻水之藥物也可能造成心悸。
有心悸的症狀發生時該注意些什麼?
詳細的病史及症狀的描述有助於醫師做正確的診斷,因此有心悸的症狀發生時,應留意下列幾點:
(一)是否感覺心臟跳動速度非常快且伴隨有胸痛、氣喘、頭暈、盜汗、血壓降低,甚至昏倒的情況,這通常意味著嚴重的心律不整。
(二)心悸的感覺是心臟連續快速的跳動或是突然、短暫的心臟強力收縮,間歇性的頓一下的感覺。前者可能是心搏過速,而後者通常是心臟早期收縮所引起。
(三)心悸發生時嘗試摸自己的脈膊,看一分鐘跳幾下、規律否、是否會停頓等。
(四)心悸發作的頻率、持續的時間;是否有誘發因素。
醫師通常會如何處理?
一般而言,醫師在詢問病人的病史與症狀後加上基本的理學檢查及心電圖檢查,對心悸的原因可以有初步的了解。由於多數的情況下病人來看診時並沒有正在發作,因此心電圖檢查結果常是正常的。如果醫師懷疑是心律不整所引起的心悸,便可能安排特殊的心電圖檢查如廿四小時攜帶式心電圖或手腕式心電圖做較長時間的記錄,以期瞭解是那一種心律不整。因為心悸只是一種症狀,引起的原因相當多,所以在治療上就須依檢查診斷出的病因來治療。
【回本期目錄】
- Jul 08 Thu 2010 00:18
15個方法可以捍衛人體的免疫系統
根據美國《預防》雜誌的報導,研究顯示有15個方法,可以使負責捍衛人體的免疫系統,發揮最佳的功能。
1. 好好睡一覺
睡眠不良和免疫系統功能降低有關。體內的T細胞,負責對付病毒和腫瘤,數目會減少,生病機率隨之增加。不過一定要睡八小時才夠嗎?這倒未必,只要早上醒來覺得精神舒暢就可以。
2. 每天運動30分鐘
美國阿帕拉契州立大學有三項研究指出,每天運動30到45分鐘,每週5天,持續運動12週後,免疫細胞數目會增加,抵抗力也相對增加。
運動只要心跳加速即可,晚餐後散步就很適合。太過激烈或時間超過1小時,身體反而會製造一些荷爾蒙,抑制免疫系統的活動。
3. 按摩
按摩使身體放鬆,減少壓力荷爾蒙,例如腎上腺皮質素,對免疫系統 造成傷害。邁阿密大學研究發現,每天接受45分鐘的按摩,一個月後免細胞數目增加,免疫功能有明顯改善。
4. 吃些人參
人參含有人參甘,可以強化免疫功能,美國普渡大學藥學系教授指出。不過專家建議每天服用兩粒100毫克,含有4%人參甘的膠囊,而不是直接吃人參片。
5. 維他命C,每天200毫克
每天攝取 200 到 500 毫克的維他命 C ,有助於身體發揮抵抗力。紐約洲大學教授指出,身體抵抗外來侵害的武器,包括干擾素及各類免疫細胞,數量和活力都和維他命C有關。
6. 維他命E,每天200國際單位
每天只要吃200國際單位的維他命E,就可以加強對抗傳染病原的能力。美國塔夫茨大學老化研究顯示,超過 65 歲的人,服用維他命E八個月後,免疫反應明顯改善,回復到相當於40歲上下的狀況。
7. 每天喝酒不要超過一杯
酒精會抑制製造抗體的B細胞,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因此專家建議,即使喝葡萄酒可能降低膽固醇,每天還是不要超過1杯。
8. 抗生素不要濫用
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服用抗生素不但無效,根據《過敏、氣喘與免疫學期刊》報導甚至會減少有些病人體內的 cytokines(負責協調免疫系統的荷爾蒙)。除非確定遭到細菌感染(通常痰或鼻涕會變黃或綠),不要服用抗生素。
9. 關係親密
朋友多的人,不但不容易感冒,免疫功能也比內向的人好20%。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人員認為,良好的社交關係,有助於對抗壓力,減少壓力荷爾蒙,影響免疫細胞功能。但是與太多人往來,也可能變成一種壓力。不要勉強自己,三五知心好友比一堆泛泛之交來的重要。
10. 開懷大笑
笑可以減少壓力荷爾蒙。另外美國洛馬林達大學研究,指出笑使干擾素 明顯增加,刺激免疫功能,免疫細胞因此變得更活躍。如果自認缺乏幽默感,可以多看喜劇片、好笑的漫畫,緊張時想想其中的情節,學習樂觀的面對眼前的狀況。
11. 每天花5分鐘做白日夢
每天5分鐘,一邊深呼吸,一邊做做白日夢,讓愉快的畫面從腦中飄過,可以增加免疫細胞的數目,甚至加強細胞的活動。美國德州大學的教授指出,從事這類活動的人,因為壓力減少,所以免疫系統的損耗也降低。
12. 相信自己
樂觀的態度讓免疫系統維持最佳戰況,在面對壓力大的情形時特別重要美國加州大學對法律系學生的研究,發現樂觀的學生,體內擴大免疫反應的T細胞,比悲觀的學生多,負責消滅病毒的T細胞也較活潑。
13. 每天花20分鐘寫日記
寫出心靈的不快,可以讓體內對付細菌、病毒的抗體更有力。根據美國德州大學的研究,每天花20分鐘,每週寫3到5次的人,看醫生的次數比沒寫的人少一半。紐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也指出,寫作可以讓人看清問題,壓力隨之減輕,身體就不會製造壓力荷爾蒙。
14. 信仰
信仰讓身體更健康。根據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每週至少參加1次宗教聚會的人免疫系統蛋白質interleukin-6,比不參加的人少,可以減少罹患癌症和心臟病的機率。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指出,教友比較健康,可能因為社交活動及禱告,都可以讓身體放鬆,壓力減輕。
15. 參加藝文活動
音樂可以增加對抗感染及癌症的抗體,克利夫蘭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指 出。不管喜歡哪一種音樂,聆聽時都能刺激健康的生理反應。瑞典的研究也顯示,經常參加藝文活動的人(如音樂會、博物館展覽、球賽),比起待在家裡的同儕,壽命通常較長這些維持健康的方法,輕鬆愉快又不需要花大錢,新的一年,和家人朋友一起行動吧!
(審稿專家:台大醫學院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教授莊哲彥)
- Jul 08 Thu 2010 00:17
心肌梗塞
◎何謂心肌梗塞?
指心臟的冠狀動脈血管阻塞,使供應心臟肌肉的血液和氧氣中斷,造成心臟功受損及心臟組織的壞死。是威脅生命的一種狀況。
◎引起的原因?
1. 遺傳
2. 高血壓,糖尿病
3. 高膽固醇,高血脂
4. 抽煙
5. 肥胖症
6. 精神緊張,生活忙碌
7. 服用口服避孕藥
8. 男性
◎症狀
1. 胸痛,疼痛會延伸至下巴,左手臂或背部,有時胸部會感覺有東西在燒
2. 胸部感覺有重物壓著,呼吸困難
3. 休克症狀,如冒冷汗,心跳加速,脈搏弱,血壓下降
4. 噁心,嘔吐
5. 煩躁不安,感覺躺什麼姿勢都不對
6. 体溫上升
7. 尿量減少
◎常見檢查:
一胸部x光:可看出心臟肥大或積水
二心臟超音波:可看出心臟活動收縮的情形
三心電圖:由心電圖波形變化來幫助診斷阻塞部位
四24 小時連續性心電圖:依波形的改變以確定阻塞部位
五心導管:可了解血管阻塞及狹窄的程度
◎治療措施
一藥物:
1. 抗凝血藥:防止血栓的形成
(1) Tapal: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人應避免
(2) Declot:要定期做血液及肝功能檢查
(3) Heparine:泣意病人有無出血,腦出血,急性眱臟炎,細菌性心包膜 炎不宜
2. 抗心律不整藥物:
(1) Inderal:有氣喘及慢性支氣管炎的病人不適合
(2) Digoxin:注意心跳不得低於60 下
(3) Xylocaine:有肝病的病人要小心使用
(4) Quinidine:服藥期間勿飲用含珈琲因的飲料及抽煙喝酒
(5) Mezitil:必須整顆吞服不可拆開膠囊,不可躺著服用必須一次吞到胃中,避免停留食道。
二治療:
1. 氧氣治療:緩解冠狀動脈內缺氧的情形
2. 主動脈內氣球逆行博動器:幫助心臟做工打出血液
3. 冠狀動脈擴張術(俗稱通血管):打通阻塞部位
4.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也就是開心臟手術)
- Jul 08 Thu 2010 00:17
》膽道結石
什麼是膽結石?
膽汁中的膽固醇因過度飽和,或脂肪酸、膽紅素與鈣結合,而沉澱聚集的固體物也就是所謂的膽結石。依據其主要成分,膽結石因此可分為膽固醇結石、色素結石及兩種成分均有的混成石或混合石。膽結石可於膽道任何地方產生,如發生於肝內膽管的肝內結石、膽囊內的膽囊結石、以及總膽管內的總膽管結石。
膽結石有什麼症狀?
80%的膽囊結石病患,終其一生沒什麼症狀。臨床症狀的出現,多因為膽石阻塞膽囊管所致。患者多半在吃了油膩食物後,右上腹或上腹會微痛,但也可能是劇痛、絞痛。有時候這種陣發性的疼痛會延伸到背部、胸部或右肩,痛得厲害時,甚至會引起噁心嘔吐。如果膽石一直卡在膽囊管,則會引起急性膽囊炎。若膽石由膽囊管掉到總膽管且卡在總膽管末端,則會引起膽管炎,這時候就會發生黃疸及高燒,甚至演變成敗血症。此外,因為胰管末端是與總膽管末端匯合後再一起流向十二指腸,總膽管末端的膽石有時也會塞住胰管而導致急性胰臟炎。
相較於膽囊結石,無症狀的總膽管結石較不常見,只有十分之一的病人沒有症狀。總膽管結石的症狀起因於膽石塞住總膽管,造成膽道壓力上升。壓力上升旋即造成右上腹部疼痛,也造成膽汁中的細菌及膽色素逆流回血液中,造成病人發燒、畏寒及出現臉色變黃及茶色尿等黃疸的症狀。
肝內結石患者症狀的起因與總膽管結石類似,均是因膽石塞住膽管而起。差別在於肝內結石塞住的是肝內膽管,不是總膽管。因為膽色素仍可由其他沒被阻塞的肝內膽管排出,因此肝內結石患者鮮少有黃疸,但仍有右上腹部疼痛、發燒及畏寒的情形。其中較嚴重者,因阻塞脹大的肝內膽管中膽汁可進一步化膿,形成肝膿瘍。
哪些人容易產生膽結石?
直到目前為止,醫界對於膽結石形成的真正原因並不是很清楚,但有一些狀況或體質是較易罹患膽石症的。
以下則列舉一些常見的原因:
- 年齡:結石是一點一滴形成的,因此年紀大的人自然較容易產生膽結石。一般說來,膽囊結石多發生於40歲以上中老年人,而肝內結石則多發生於30多歲之年齡。
- 性別:女性較男性易罹患膽石症,比率約為4:1。主要是由於男、女性荷爾蒙對膽固醇的新陳代謝影響不一樣所致,此外懷孕及服用口服避孕藥也是造成此一差異的原因。
- 人種:膽結石的罹患率會因為人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亞洲人較歐美國家容易產生肝內結石。
- 飲食與肥胖:近來由於國人飲食習慣的西化,脂肪及熱量的攝取增加,造成高血脂(特別是三酸甘油酯)及肥胖人口增加也是原因之一。
- 藥物、疾病與治療:降血脂的藥物,如果會促進膽固醇於膽汁的排泄,如纖維酸鹽(Fibric acid)之類藥品,也會造成膽固醇結石的形成。有些手術及治療也可導致結石,如切除迷走神經或長期使用全靜脈營養輸液引起膽囊收縮不全或切除末端迴腸造成膽鹽吸收減少均是。
- 其他特定疾病:如溶血性疾病、肝硬化、膽道細菌或寄生蟲的感染,則易造成色素結石的產生。
- Jul 07 Wed 2010 23:56
老煙槍小心燒心痛!胃食道逆流
許多的重度吸煙者都伴隨著胃部不適的問題:胃痛、口臭、胸悶胸痛、燒心痛等,這都是煙草惹的禍!
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以胸骨後或劍突下呈燒灼性疼痛為主要症狀,在多食辛、酸、脂肪餐或酒類後出現,疼痛可放射至後背肩胛間區域,在進食之後平躺或仰臥起作後可有酸味或苦味胃內容易逆流至食道上段,甚至到達口腔,長久不癒可引發咽喉水腫而致吞嚥困難。吸煙可使食道下擴約肌張力弛緩,加重食道逆流的病情
胃食道逆流是由於食道下擴約肌功能不全所致,於中醫而言以情緒不穩或暴飲暴食、勞累過度致使胃氣上逆、升降失序,從而產生燒心感、泛酸及吞嚥不順等症。嚴重的患者甚至可因為食管粘膜糜爛致使出血或瘢痕性狹窄,久之易誘發癌變。
1. 肥胖患者需減輕體重,因為肥胖後腹壓增加,特別在仰臥時尤甚。
2. 減少增加腹壓的活動如仰臥起作,或避免大便過度用力、經常腰彎及搬取重物,不要穿太緊的內衣褲。
3. 提高床頭10~20公分,減少夜間食物反流。
4. 戒煙酒及少吃刺激性食品。
5. 睡前四小時不宜進食。
在日常保養方面,吞咽困難、口乾、大便硬結的患者,可給與少量蜂蜜水、橄欖油或麻油進食,既保護食道粘膜又可潤腸;頻服梨汁、藕汁可防止口乾咽痛、吞咽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