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幽門螺旋桿菌是潛伏在胃內的隱形殺手,以往醫師多採用「7日三合療法」來治療,但由於細菌抗藥性增加,此療法目前的除菌率已大幅下降;而高雄榮總目前改採「混合療法」,除菌率高達97,「消滅蟲蟲危機」引領全球。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引起胃癌、胃淋巴癌、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的主因,近年來許多研究更發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還可能誘發高血壓、糖尿病、心肌梗塞、失智症、蕁麻疹、貧血與血小板減少。

幽門螺旋桿菌新療法 混合療法除菌率提升

為改善幽門螺旋桿菌的除菌率,高雄榮民總醫院許秉毅教授所領導之「幽門螺旋桿菌除菌團隊」與高醫吳登強教授及美國貝勒醫學中心大衛、葛蘭漢(David Y Graham)教授於2011年共同創新研發出一種新的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方法-「混合療法(Hybrid therapy)」,將除菌成功率提升至97%

此一新療法近來受到全球高度重視,不但列為「台灣幽門螺旋桿菌共識」之標準療法,也於今年成為「美國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準則」所推薦的治療方法。最近於曼谷召開之「東協幽門螺旋桿菌共識」亦將此新療法列入推薦之除菌處方,使台灣醫學在全球大放異彩,嘉惠世界各地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病患。

7日三合療法 抗藥性大幅增

高雄榮總腸胃科主任許秉毅醫師指出,傳統用於治療幽門桿菌的「7日三合療法」,也就是使用一種質子幫浦抑制劑(如耐賜恩、洛酸克、泰克胃通、治潰樂、百抑潰),再加上2種抗生素(「安莫克西林(amoxicillin)」及「開羅理黴素(clarithromycin)」)治療7天。

這樣的治療或許在20年前還可以達到90%以上的除菌率,但是近10年來,因為細菌抗藥性的大幅增加,除菌率已下降至75%。也就是說,失敗率約1/4,治療品質不佳,實應屏棄不用。

混合治療 使除菌率達到97%                  

而「混合療法」則是使用質子幫浦抑制劑(如百抑潰、泰克胃通、耐賜恩、治潰樂等)與「安莫克西林(amoxicillin)」治療14天,同時在治療的前7天或後7天加上「開羅理黴素(clarithromycin)」及「甲硝達唑(metronidazole)」除菌,藉著3種抗生素間的互補作用,可以有效獵殺具抗藥性的幽門螺旋桿菌,使除菌率達到97%

許秉毅主任強調,進行幽門螺旋桿菌除菌治療時,必需特別注意的是:除菌宜「一次到位」,應選擇「具有95%以上除菌率的滅菌處方」。

高榮除菌團隊過去曾以「混合療法」治療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以及預防胃癌之產生。近來更以此新療法成功治癒許多「胃淋巴癌」患者,同時將除菌治療運用於免疫與血液疾病之治療。

同時有數位「慢性蕁麻疹」之病患,在接受除菌治療後,病情獲得明顯改善;一位經常產生瘀血之「血小板過低症」患者在接受除菌治療後,血小板數值自71,000/微升迅速上升至143,000/微升,從此不再飽受瘀血之苦。另外,有數位「慢性貧血」之兒童在接受除菌治療後,慢性貧血獲得明顯改善。

【貼心小提醒】:

幽門桿菌最常經由「糞便-口腔」途徑傳染,包括在公共廁所如廁時,雙手不小心接觸到其他感染者排泄物;或感染者胃酸逆流,幽門桿菌跑進口中,若正好又和親密伴侶有口對口接吻行為,就可能遭到感染。要避免感染幽門桿菌,除了落實手部衛生,即使和家人吃飯也應使用公筷母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張耿源醫師部落格 的頭像
    張耿源醫師部落格

    陳哲話語 & 張耿源心靈傳奇&凡尼司會員專區

    張耿源醫師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