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是一種身體的異常狀態,病人的皮膚或眼白會變黃,造成這種情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血液中膽色素(bilirubin)過高的結果。有時若吃了過多含黃色素的食物,如芒果、木瓜、柳橙、胡蘿蔔等,也會使皮膚變黃,但這並不是真正的黃疸。
要了解黃疸如何發生,首先須知道膽色素在人體中的代謝過程。膽色素是衰老紅血球上的血紅素分解所生的產物,膽色素藉由血流被送至肝臟,此時稱為未結合型膽色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進入肝臟的膽色素經由肝細胞的作用會變成結合型膽色素(conjugated bilirubin),而後被排入膽管,然後至膽囊儲存,最後經由總膽管再流入十二指腸中。大部分的膽色素在腸子裏會被細菌分解成尿膽素原(urobilinogen),這使得我們的糞便會出現黃褐色。
由上面的敘述可知,在整個膽色素的代謝過程中,若是那一個步驟出了問題都可能會有黃疸的情形產生。
最常發生黃疸的原因,應該是屬於肝臟的疾病,包括有:(一)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肝炎,常見的有A型、B型、C型肝炎病毒的感染,還有一些少見的如巨細胞病毒等。(二)肝硬化,當其病情較為嚴重時,也會有黃疸的問題產生。(三)散布於肝臟的癌症,如肝癌。(四)藥物所引起的肝炎。
另一常見的原因為膽管的阻塞,結果造成結合型膽色素無法排入十二指腸中,而引起黃疸,這些情形可能發生於:(一)膽結石、膽道腫瘤。(二)胰臟腫瘤,這是因為總膽管有一小段是經過胰臟,若此處發生腫瘤就可能會發生膽管的阻塞。
黃疸也可能發生於溶血性貧血(hemolytic anemia)的病人身上,是由於許多的紅血球被破壞後,未結合型膽色素被排入血液中,這些病人的肝功能正常,但其無法足夠迅速地把膽色素排除,所以造成黃疸。
黃疸會因為產生的原因不同,臨床上可能會併有一些不同的表現。如先有全身倦怠、噁心、食慾不振,然後才出現黃疸,這可能是病毒性肝炎。若黃疸併發燒、右上腹疼痛,可能是膽石症合併感染所造成。若黃疸合併有明顯的體重減輕,則要注意癌症的可能性。
因此,若有黃疸的情形發生,必須儘快求醫,醫師會從病患的病史、身體的理學檢查、抽血檢驗和各種影像學的檢查來判斷造成黃疸的原因。進而從事進一步的治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