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肝治療前,必須確認病患C肝病毒的基因型及病毒濃度(HCV RNA),以決定治療時間及預知可能療效。而病毒基因型及療程中的病毒反應,可做為個人化治療之依據,在不影響治療效果的情況下縮短療程,可減少副作用、降低藥費支出。

C型肝炎基因型第一型的標準療程,為48週的長效型干擾素合併雷巴威林治療。療程中第4週若病毒量即偵測不到,則治療反應較佳,可將療程縮短為24週。但療程中第12週若病毒量沒有下降100倍以上,則表示治療的成功率很低,為避免無謂的副作用,應考慮停藥。療程結束後第24週須再檢測病毒量,若病毒量偵測不到,代表治療成功,將來疾病的復發率極低。

一般而言,目前C型肝炎第一型的抗病毒治療成功率約在五成至六成左右。雖然目前對第一型C肝治療的效果仍不理想,但美國藥檢局已於2011年批准兩種治療C型肝炎之強效新藥:Telaprevir與Boceprevir。一旦合併新藥共同使用,第一型C肝治療成功率可提昇至75%,而且部份患者之療程可縮減至一半,可以說是C肝患者的一大福音。

C型肝炎基因型第二、三型目前的標準療程為24週的治療長效型干擾素與雷巴威林合併治療。若治療第四週時病毒已消失,也可考慮將療程縮短為12至14週。基因型第二、三型的病人對於抗病毒治療具有相當好的療效,其治療成功率可高達九成。

目前已知的C肝病毒基因型有6種,台灣以第1與第2型病毒為多。C肝病毒基因型攸關治療成效,第1型及第4型病毒通常較難治,第2型與第3型則相對好治

後來,科學家又從C肝病毒之病毒核酸的差異,將病毒區分為6種基因型,分別是1到6型,其中又以第1與第2型的分佈最為廣泛,全球各地都有其蹤跡,第3型主要分佈在東南亞地區、第4型集中在中東與北非地區、第5型在南非、第6型則以香港與越南較多。第1型又可分為1a、1b兩種亞型,但兩者差別不大,較少被分開討論

23型治療效果較佳
基因型攸關C肝治療的時程以及成效,理論上治療前應該一律進行檢測,但在台灣此項檢驗目前尚未納入健保給付。目前已知6種基因型病毒中,以第1型和第4型病毒最為難治2型與第3型相對好治

和全球多數地區一樣,台灣的C肝病毒以第1與第2型病毒最多。過去研究顯示,北部C肝感染者中,感染第1型者佔7成、第2型佔2成;南部病患則是第1型與第2型各佔5

第1型複製力強 治療需時較久
第1型病毒是比較強勢的病毒,其病毒複製能力,是第2型的100倍,因此,如果病患同時感染兩種基因型,最終還是會變成以第1型的感染為主。在台灣、日本與義大利的研究均顯示,在不治療的情況下,第1型病毒引發肝硬化、肝癌的危險性比第2型高,但美國的研究卻認為沒有差異,是否受到人種等因素的影響,還有待釐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耿源醫師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