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麼處理膽囊息肉?

同樣是膽囊的毛病,膽囊息肉發生的機率比膽囊結石低多了,大約是14%。膽囊息肉與肝臟囊腫,肝臟血管瘤一樣,通常是健康檢查腹部超音波的偶然發現或是因為其他原因檢查超音波或電腦斷層發現的。

不像胃或是大腸的息肉,我們可以使用胃鏡或是大腸鏡將息肉切除,偏偏膽囊內的息肉就沒辦法這麼做,因此我們只能靠息肉型態上的不同,來決定處理方式。

膽囊息肉總共有五種,從最常見開始依序如下:

  1. 1.         膽固醇息肉(Cholesterol polyp),佔60%。膽固醇是膽汁的成分之一,當膽固醇的濃度過度飽和時,膽固醇就會沉澱下來,膽囊的內皮細胞包圍了這些沉澱的膽固醇,就形成了所謂的膽固醇息肉。超音波檢查時,通常都可以發現好幾個,大小約0.21公分之間。有時候,膽固醇息肉會脫落,這個時候,脫落的息肉有可能如同膽結石,會阻塞膽囊管產生上腹痛,甚至引起胰臟炎。
  2. 2.         膽囊腺體肌肉增生(adenomyomatosis),佔25%。通常位於膽囊底部,造成膽囊壁局部增厚,大小約12公分,屬於良性變化。但是有例外,如果腺體肌肉增生產生環狀膽囊壁增厚或是膽囊內腔因為膽壁增厚而縮減,需要小心膽囊癌的存在。
  3. 3.         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佔10%。炎性息肉顧名思義是發炎之後留下來的組織,通常是單一發生,大小0.51公分。
  4. 4.         膽囊腺瘤(adenoma),佔4%,通常是單一發生,大小0.52公分。由於膽囊腺瘤與膽囊癌有很密切的關係,需要特別注意息肉的大小與病患的年紀,息肉大小超過1.2公分可能已有局部惡性變化,超過1.8公分,可能已經是侵入性的膽囊癌,此外病患超過50歲又合併超過1公分的息肉,也會增加膽囊癌的機率。
  5. 5.         剩下的1%膽囊息肉是屬於比較罕見的,包括異位胃部腺體(heterotopic gastric gland),神經纖維瘤(neurofibroma),類癌(carcinoid tumor),肌肉瘤(leiomyoma),纖維瘤(fibroma),通常是0.52公分大小,單發,良性。

3種息肉,佔了整體膽囊息肉的95%,除了少部分的膽囊腺體肌肉增生外,並不需要做什麼特別處理,真正須注意的是膽囊腺瘤,問題是我們無法像胃或是大腸的息肉一樣,用內視鏡做個切片看看是不是腺瘤,因此目前膽囊息肉建議的處理方式是:

u         u        不管有沒有症狀,大小超過1公分的息肉,請接受外科手術治療將整個膽囊摘除,手術前可考慮內視鏡超音波檢查。

u         u        膽囊腺體肌肉增生合併環狀膽囊壁增厚或是產生膽囊內腔因膽壁增厚而縮減,請接受外科手術治療將整個膽囊摘除,手術前可考慮內視鏡超音波檢查。

u         u        小於1公分的息肉,但是醫師懷疑與反覆發生的上腹疼痛有關,可考慮接受外科手術治療將整個膽囊摘除。

u         u        小於1公分的息肉,且無症狀,請定期612個月超音波追蹤檢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耿源醫師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