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氣胸,是指因為外傷或其他原因導致空氣進入肋膜腔內而造成肺部擴張不良的一種情況。空氣進入肋膜腔的管道,包括:肺泡、支氣管、氣管、食道破裂或胸壁的破洞等等。
氣胸依照發生的原因,可分為「創傷性氣胸」及「自發性氣胸」二種。

(一) 創傷性氣胸
  顧名思義,創傷性氣胸是因為創傷所引起後的傷害症狀。常見情況為:刀傷及槍傷直接造成肺臟破裂,使空氣漏出;或是胸壁開放性傷口,空氣直接進入肋膜腔內(open pneumothorax);或是胸壁鈍傷造成肋骨骨折及肺臟破裂,使空氣漏出。另外,某些醫療行為亦可能造成創傷性氣胸(也稱之為醫原性氣胸),例如中央靜脈導管之放置,肺部組織之切片穿刺,胸腔穿刺引流等。

(二) 自發性氣胸
   自發性氣胸依其發生原因也分為兩類:(a)原發型自發性氣胸(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b)次發型自發性氣胸(second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a)原發型自發性氣胸:
   是指肺部除了破裂漏氣的地方外,並無其他病變,而破裂的地方通常為異常肺氣泡(bleb),表面僅為薄薄的臟層肋膜所覆蓋,一旦壓力大時就會破裂漏氣。這類氣胸症狀,一般多發生在身材高瘦的年輕人,理由不明。而根據文獻報告,患者以男性多於女性,比例約6:1。至於,異常肺氣泡形成的確實原因,今仍不明,臨床上僅發現抽煙的人可能有較高的發生率。

(b)次發型自發性氣胸:
   肺部因某些疾病而造成肺部實質組織的破壞,而造成漏氣。這些疾病常見的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結核、肺炎、肺腫瘤等。此外,尚有一種月經性氣胸(catamenial pneumothorax)值得一提,這是一種和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關之氣胸,是一種少見而獨特之現象,常可見於子宮內膜異位之中年婦女;其氣胸往往發生於月經來潮後48小時內,且常發生於右胸。這種氣胸可使用抑制排卵的藥物控制;但若效果不佳,則需進一步考慮透過手術治療或藥物性肋膜粘黏。

臨床症狀:
   就臨床上看來,氣胸患者病情輕者毫無症狀,嚴重些會明顯感到胸悶、胸痛、呼吸困難,最糟糕的請況則是休克甚至死亡,這些症狀都有可能發生。其中,最緊急的是張力性氣胸(tension pneumothorax),這是指患者因胸內壓增加,造成縱膈腔移位,導致血液回流受阻!情況嚴重者,有休克現象,甚至死亡。

診斷:
   醫師聽診時,不難發現氣胸患側呼吸聲比一般人還要降低,而叩診的回響則增強。一旦出現張力性氣胸時,患者可能跟著出現氣管偏移或盜冷汗等情形。
站立姿勢的胸部X光,是為診斷氣胸與否的良好工具。平躺姿勢的胸部X光因空氣堆積在身體前側而非最高處,有時不易判斷。

治療與手術:
依照發生的原因、氣胸範圍之大小及臨床之症狀表現而採取不同的治療策略。

(一)治療:輕微者休息或是給予氧氣治療即可(氧氣治療可加速氣胸之吸收)。氣胸範圍較大者,可考慮放置胸管引流,待肺部膨脹且無繼續漏氣即可拔除胸管。

(二)手術:包含肺部楔狀切除(異常肺氣泡)及製造肋膜粘黏。可以用開胸手術或胸腔鏡手術完成,後者乃是現今流行之趨勢。
   (a)手術適應症:
     1. 自發性氣胸
      以原發型自發性氣胸而言,
      包括(1)同側第二次發作,
        (2)對側第一次發作,
        (3)放置胸管後持續性漏氣大於七天,
        (4)特殊工作需求(如飛行員、潛水夫等,因其工作場所有明顯壓力
         變化)。
         以次發型自發性氣胸而言,根本之治療仍以原本存在之肺部疾病
         為主,通常是內科治療一段時間無效後才考慮開刀,而且其手術
         風險及失敗率較大。
     2. 創傷性氣胸
      大部分放置胸管處理即可,除非傷及較大範圍之肺臟或較大之支氣管,
      通常不需要開刀。
   (b)術後照顧:
     術後會追蹤胸部X光,檢視肺部是否完全膨脹。術後第三或四天若是沒有
     漏氣,即可拔除胸管並出院。
   (c)手術後之結果及追蹤:
     術後氣胸再發率約為3%~5%,明顯低於未手術之預期再發率(至少
     30%)。有一部分病人會有對側氣胸之產生。手術後一個月內建議不要
     劇烈運動或搭乘飛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耿源醫師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