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瑞氏症候群(Tourette syndrome)

抽動(Tic) 是一種頻繁出現而無法抑制發作的運動性動作或發聲,常是一種突發、快速與重複的型式。抽動的類型包括有動作型抽動或發聲型抽動,而抽動是妥瑞氏症的主角。患有妥瑞氏症的病童曾有多種動作抽動及至少一種發聲抽動,此症狀最常在五到八歲,以臉部或眼睛的抽動開始,然後其他抽動繼續發展,包含肌肉動作及聲音。

成因源自於兒童期發育之大腦基底核多巴胺的高反應性,導致慢性反覆出現半不自主的動作及聲語上的抽動。妥瑞氏症常見的動作型抽動(motor tic)是眨眼睛、眼睛快速轉動、擤鼻子、嘴角抽動、擠眉弄眼、聳肩膀、點頭、搖頭、扭曲的瞼部表情、身體大動作的扭動或做出淫穢的動作;發聲型抽動(vocal tic)包括清喉嚨、輕咳、大叫、重複自己或別人的話語,甚至不自主地說出淫穢的字語。

在專心做某件事情時,此類病童的抽動常會短暫消失。後天環境的因素並不會引起妥瑞氏症,但遇到壓力、無聊、疲憊及緊張時會加重抽動的發生頻率及強度,而熟睡或專注時,抽動症狀會減少或完全消失。

    妥瑞氏症候群好發的年齡約五至八歲,三到四成的妥瑞氏症候群患者成長到青年時抽動的行為會自動消失,有三成會顯著減少,其它的三分之一到成年後繼續保有抽動的症狀。男性比女性多,大約3~51 的比例,發生率由千分之一至百分之一不等。此病不會導致智能退化,倒是抽動常干擾讀、寫、專注而落得課業成績低落,亦常合併其他的問題,如一半的病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三分之一以上有強迫症或憂鬱症。

()藥物上的治療

    藥物治療主要是多巴胺拮抗劑,對於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病人有效,絕大多數的病童可得到改善。雖有三分之一的成人繼續保有抽動症狀,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他們會更懂得如何去修飾自己的症狀。服用減輕抽動的藥物也可能造成妨害學習的副作用,有的藥會造成嗜睡或抑鬱,使患者無精打采,老師如在校得知此情形,需馬上與家長聯絡,請示醫師作適當的藥量調整,使藥效達到最大而副作用最少。

   妥瑞氏症不是故意的壞習慣,而一旦發作就很難壓抑下去,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不自主動作及不自主發聲時,應及時就醫找兒童精神科或小兒神經科醫師,以得到正確的診斷與治療,而確立診斷後,如何讓患者和家人、師長和朋友了解並接受相當重要。對於抽動的出現,大人常拿放大鏡去注意,而病童內心所受的委曲卻常被忽略,父母應該多設想如何幫助孩子處理他們可能會經歷到的不舒服或窘境。由於妥瑞氏症多發病於學齡兒童,特別是小學老師,更是他們能否發展健全人格的關鍵角色,因此面對妥瑞氏症的孩子,絕對不要只處理他的抽動問題,也應該同時關注到他們內心的壓力及對症狀的擔心,並教導他們抒解及接納自己,如此才不致於導致進一步問題的產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耿源醫師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