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l 07 Wed 2010 23:43

張耿源醫師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服用鈣片的常識 鈣離子是人體內含量最豐富的礦物質,對於骨骼密度、牙齒的完整、神經細胞的刺激、肌肉的收縮,與 血液凝結的過程,甚為重要,是不可缺少的成分,也是許多催化新陳代謝作用酵素的輔助因子。   另外,不少研究者認為,多攝取鈣離子有助於本態性高血壓的治療,一些證據顯示,鈣離子對結腸癌可 能具防護作用。至於近年來與鈣離子相關的訊息焦點│骨質疏鬆症,學者專家認為,補充鈣離子是防治此病 的重要方法之一。 因為人體無法自製鈣離子,所以必須從飲水中攝取,攝取量不夠時,可能就必須額外補充鈣片(正式的名 稱是鈣離子補充劑)。世界各國衛生主管機關或學術機構,都為他們的人民定有維他命與礦物質的每日建議 攝取量,因為國情、生態環境、飲食習慣等考量因素不同,所以各國的數字標準也不一致。我國行政院衛生 署公告修定的鈣建議攝取量如附表。 鈣離子被人體吸收以後,百分之九十九都存放在骨骼裡。骨質密度與骨骼強度關係密切,影響人們罹患骨 質疏鬆性骨折的機率甚鉅,而骨骼的成形與再塑需仰賴蝕骨作用與成骨作用持續不斷的循環輪替。骨骼方面 的藥品(包括以動情素為主的賀爾蒙),可以簡單區分為抑制蝕骨作用與刺激成骨作用兩類。其中鈣離子與 維他命D被歸類為能夠抑制蝕骨作用的藥品。根據最新的研究資料顯示,對於骨質疏鬆症,無論採取何種療 法,補充鈣離子永遠有幫助,或許還可以合併維他命D來服用,尤其是老年人。 鈣離子屬於陽離子,不能單獨存在,所以大都做成鹽類,市面上可以見到的鈣鹽種類至少包括碳酸鈣、檸 檬酸鈣、乳酸鈣和葡萄糖酸鈣等。是不是所有的鈣鹽都一樣呢?我們應如何選擇呢?通常有兩個重要因素可 以比較,即同單位的重量可以提供多少鈣元素,以及藥品的吸收利用情形。當然,對於可能長期服用的藥 品,我們或許還會很在乎價錢與口味。同單位的重量可以提供多少鈣元素?考量這件事的意思是,我們可能 需要吞服多少顆的藥片才能達到預期補充量?或是,需要吞服多大一顆藥片才夠?如果以相同重量計算,要 得到等量的鈣,通常以服用碳酸鈣最為理想,如此可以比其它種類的鈣片服用更少的顆數,而且價格相對也 比較便宜。 但是,除了重量比,吸收能力也十分重要。如果考慮腸胃的吸收情形,不同的鹽類可能會有差異。因為吸收 前必須先崩散、溶解,所以溶解度好的鈣鹽產品就會強調這一項優點。溶解度較好的鈣鹽包括檸檬酸鈣、乳 酸鈣,和葡萄糖酸鈣。事實上,一旦需要補充鈣離子,每日服用的方便性、味道等都會影響服藥意願。另 外,有些產品做成咀嚼錠,有些則做成發泡錠。咀嚼錠的目的是讓藥片加速崩散,以便吞服後在胃液中進行 溶解;發泡錠則是確定在吞服以前,藥品已經完成崩散、溶解,可以從腸胃道直接吸收,省略了前兩個步 驟。胃酸分泌正常的人,吸收鈣離子的能力相近,大約在百分之二十幾。如果擔心胃酸分泌不足,尤其是老 年人和容易有腎結石的人,應該選擇溶解度較好的產品。如果有興趣,可以做一個簡單的試驗來瞭解所購買 產品的溶解度:將藥片放入約一百八十西西的白醋中,如果三十分鐘內還不溶解,藥品在胃內也就不易溶解 了。 根據研究,碳酸鈣與食物併服時,可以增加百分之二十的吸收,不過檸檬酸鈣受到的影響似乎不明顯,而 活性維他命D有助於鈣離子的吸收。總之,食物中的酸性養分,包括酸性胺基酸與醣類,可以幫助鈣鹽吸 收,而鹼性成分則會阻撓吸收。另外,有些成分容易與鈣形成不解離的化合物,可能妨礙吸收,例如草酸 (富含於菠菜、花生)、植物酸(富含於麥麩、全穀類),燐(富含於乳酪製品)等。 長期服用鈣片是否安全呢?八○年代美加地區曾出現鈣片熱,幾乎每家藥局都擺滿了各種廠牌的鈣鹽。當 時有人發現某些產品被重金屬污染(例如鉛與鎘)。容易發生鉛中毒的人包括體格較小的孩童,與長期大量 服用的成年人。根據加拿大醫學期刊的報導,鉛含量最高的是骨粉,其次是牡蠣殼或白雲石製劑,含量最少 的即是精製過的碳酸鈣錠劑,所以選擇廠牌時,不妨多請教信任的醫師、藥師朋友。另外,某些鈣鹽可能與 其它營養成分、電解質或維他命做成複方產品,基本上,就鈣離子部分的考量,包括療效及副作用,與單方 並無不同。但如果有使用其它成分之禁忌(例如腎功能不好時宜限制某些電解質攝取量),含有此成分的複 方產品就必須另外評估。 服用鈣片最常見的副作用是便祕,所以應該多喝水,嚴重時不妨使用軟便劑,其他副作用還包括腹脹與脹氣 等,所以服用鈣片應遵守醫師指示劑量。 碳酸鈣在早期被歸類為制酸劑,即俗稱的胃藥。然而碳酸鈣並不是理想的胃藥,因為它會被吸收到血液中, 產生全身作用,並且容易在停藥以後發生反彈性的胃酸分泌增加。相對的,現在的胃藥大多不會被吸收,只 留在腸胃中和胃酸發揮作用。 如果所選擇的鈣鹽,鈣含量超過四百至五百毫克(某些研究認為這是單次吸收的上限值),可以分成數 次,於飯後一小時內服用。至於食物中如果含有前述會妨害鈣吸收的成分,應當設法間隔兩小時服用。鈣片 有時會與其他藥品產生作用,包括在腸胃吸收的階段與進入體內之後的影響。例如四環素與鈣片一起服用 時,會互相結合而減少吸收,所以兩種藥品服藥時間應該錯開至少兩小時,並且應先服用四環素。而常用來 降低血壓或治療心絞痛的鈣離子拮抗劑,如果與鈣片併用,藥效也可能減弱。但水溶性高的製劑,例如檸檬 酸鈣,則適合於餐間服用(不一定需要隨餐吃藥)。 為了避免不良反應,也為了加強藥效,服用鈣鹽應注意以下事項: 一、若出現厭食、噁心嘔吐、便祕、腹痛、口乾、口渴或多尿(以上為高血鈣症狀),應告訴醫師。 二、多數產品隨餐服用可以幫助吸收。 三、除了發泡錠已事先溶在水裡外,服用藥片時應該喝至少約兩百四十西西左右的水。

張耿源醫師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名年約40歲男性主管,某次檢查發現,肝功能指數偏高,但沒有B、C型肝炎,但是他因為時常疲勞、肌肉痠痛,擔心罹患肝病,每3個月追蹤肝臟狀況,嚐遍坊間各式保肝藥,經檢查才得知是腎上腺疲勞,若置之不理,日後恐怕會影響生活品質。

門診患者增3成 企業精英高危險群

收治個案的台北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昨天指出,近5年門診中,腎上腺疲勞的患者較以前增加2至3成,患者多為30至50歲的主管階級或專業人士,平時壓力大,多屬於責任感重及自我要求高的「完美一族」。

何一成解釋,腎上腺皮質素主要留住身體的鹽分,及維持血壓、血糖濃度,提供能量,人體在短期承受高度壓力時,腎上腺會分泌大量皮質素,刺激身體釋放能量抗壓,但若長期處於壓力下,腎上腺過度疲乏,皮質素分泌不足呈現疲勞,會引發各種症狀,包括無特殊原因的疲倦、賴床、肌肉痠痛,或需要藉由甜食及刺激性飲料提神。

提神飲料越喝越累

何一成提醒,許多人習慣藉由咖啡因飲料提神,但若是腎上腺疲勞的患者,過量飲用含咖啡因等提神飲料,反而會不斷刺激自律神經,加強耗盡,反而會更勞累。

不過,並非每個人疲累、肌肉痠痛均是腎上腺疲勞,仍需經醫師診斷,排除糖尿病、肝臟疾病等生理疾病,或憂鬱症,藉由腎上腺皮質素等抽血檢查及壓力指數儀檢測自律神經壓力狀況,釐清是否為腎上腺疲勞。

何一成建議,上班族可多從事調節自律神經、腎上腺素的活動,例如適度日曬、運動,充足睡眠,多從事瑜伽、氣功、靜坐、太極拳等紓壓運動,補充全穀類食物、食用魚類與堅果、各種顏色的蔬果,鎂、鈣、維生素B與C等營養素。

張耿源醫師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俗話說:長期便秘是萬病之源,也是引發各種慢性病的根源,擁有健康腸道可幫助人體定時排便,幫助身體新陳代謝,但當飲食不當、有壓力、運動不足、疾病、服用藥物、抗生素等導致腸道老化,進而產生排便不順暢甚至長期便秘時,腸內自然會累積毒素,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身體機能急速退化,破壞免疫系統,引發包括癌症、過敏、心血管…..等多種病變。

近年來現代年輕人的排便觀念嚴重偏差,許多年輕人「腸道年齡」甚至已老化到中年人的程度。也因此注重腸道保健更成為刻不容緩之

※飲食保健原則:
1.多攝取乳酸菌:乳酸菌對孩童、婦女、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腸道疾病與免疫效果最具影響,可有效幫助腸道好菌生長與大量繁殖。建議每天至少補充上億的優質乳酸菌,以維持腸道正常機能。

2.補充植物性纖維:每天至少要攝取30公克以上的植物纖維,少吃動物性蛋白質及脂肪,多食用富含纖維的蔬果與五榖根莖類。

3.平日多喝水:每天至少要喝八杯水左右,並保持定時喝水習慣。

4.多食用具黏性、發酵食物:例如山藥、秋葵,奇異果,火龍果等有助於腸道蠕動,改善便秘。納豆、味噌則具有整腸、提升免疫力等作用。

※日常保健原則:

1.每日定時排便:養成定時排便好習慣,並隨時留意糞便潛血反應。

2.每年定期健康檢查:大腸直腸癌死亡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四十歲以上步入中 年者,由於已進入癌症的好發年齡,故建議每年至少做一次完整的大腸鏡檢查。

3.有腸癌家族病史:建議要提早做篩檢,如果有不明原因的腹痛、排便習慣改變、血便、體重減輕等相關症狀出現時,應立即就醫診斷。

4.預防病從口入:飲食細嚼慢嚥,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

※運動保健原則:

1.定時運動:每天睡覺前起床後,先空腹喝一杯溫開水,再利用10-15分鐘作簡易的各種腹部運動(例如:搖呼拉圈),以提升強化腸道健康。

2.腹式深呼吸:不但可幫助放鬆腹部肌肉促進排便,還可以活化大腸等器官,達到血液循環、腸道蠕動的目的。

3.腹部按摩:肚臍周圍有促進自律神經機能的穴道,飯後24小時可以藉由圓圈式按摩來幫助腸道運動,以肚臍為中心緩慢輕柔地畫圓,順時針100次,再逆時針100次,持之以恆對腸道保健一定會有成效。

4.養成飯後散步習慣:散步有助於幫助消化,避免吃飽就睡以免產生脹氣。

張耿源醫師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糞便潛血與大腸直腸癌

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均佔第三位,雖然在臺灣大腸直腸癌的病例每年都持續增加,但是比起其他惡性腫瘤(如第一名的肺癌和第二名的肝癌),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效果算是相當好,平均五年存活率約50%。

就如同所有癌症一樣,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仍是不變的原則。第一期患者五年存活率高於90%,第二期也有80%左右的五年存活率,但是一旦產生淋巴結轉移(第三期)存活率便一下子降到40%,遠端轉移(第四期)更是剩下不到10%的存活率。由此可見早期發現與早期治療的重要性。

大腸直腸癌早期的症狀不明顯且不具特異性,而確定診斷要靠大腸鏡檢查,但是也不可能要求每一位民眾都來接受這種侵入性檢查,於是我們利用大腸直腸癌容易出血的特性來檢驗糞便,一旦檢查出糞便中有血液反應,便可以做出可能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合理推測,這也是闔家歡健檢項目中有糞便潛血反應這一項檢查的用意,這些陽性患者我們都會建議要接受大腸鏡檢查,目的就在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期得到較好的治療結果。

早期的糞便潛血檢查屬於化學法,準確度不夠,容易產生偽陽性(沒有出血當成有出血);和家健檢則採用免疫法,準確度及靈敏度都較高,不受食物以及消化性潰瘍影響,是比較新而且可靠的檢查方式。

大腸鏡檢查的好處則在於檢查兼治療,一旦發現異常病灶,可以直接切除或是作病理切片,而且大腸鏡的準確度比起電腦斷層以及鋇劑攝影都來的高,畢竟眼見為憑,不容易有誤判的情形。雖然檢查時稍有不適,但是安全性相當高,產生併發症的機率低於千分之一,若是真的怕痛,也有無痛大腸鏡可以選擇。

自民國91年6月至97年12月,共有1088位糞便潛血陽性患者在署立基隆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其中共有44位患者檢查出來是罹患大腸直腸癌,發現率是4.04%,這和一般基隆市的平均發生率十萬分之二十比起來高達200倍,的確算是危險性較高的一群。所以我們強烈建議凡是40歲以上的基隆市民都要踴躍參加闔家歡健檢,如果檢查出糞便潛血陽性也要勇敢接受大腸鏡檢查,以免錯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

本文作者【柯芳序 主任醫師】
本文由【行政院衛生署基隆醫院】提供

張耿源醫師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原因常見症狀自我檢視

懷疑自己可能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時甲狀腺機能亢進治療

 

  甲狀腺疾病在台灣相當常見,是罹患率僅次於血糖尿病的內分泌腺疾病,一般大眾比較熟知的名稱是甲狀腺腫,俗稱「大脖子」,這就是甲狀腺機能亢進。

  甲狀腺位於於頸部喉結下方,有如蝴蝶狀的腺體是影響最廣的內分泌腺,身體每個器官的新陳代謝都受到甲狀腺的影響,包括心臟、肌肉、眼睛、骨骼、皮膚、情緒等等,這也是為什麼甲狀腺亢進症狀多樣的原因。正常人的甲狀腺功能隨著年齡、性別和環境的改變而發生一定變化,一旦甲狀腺體積過大、過小或產生節結或分泌過多、過少的荷爾蒙則皆屬病態的表徵。甲狀腺機能亢進就是甲狀腺分泌過多所致;反之則為低下症。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原因
腦下垂體失調:
腦下垂體分泌甲狀腺促進激素(TSH)
遺傳:
自體免疫所造成的甲狀腺機能亢進(就是自己產生抗體來對付自己的甲狀腺)主要是遺傳,當存有這樣的基因,出生後並不會立即發病,而是下列因素(三、四)誘發出來的。
壓力:
面臨壓力時,血中的類固醇和腎上腺素上升,免疫系統製造抗體增加,過度刺激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造成亢進現象。
碘攝食過高。

Top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症狀很多變,不一定是典型的心跳快、焦慮、易緊張、體重下降,您可依下列常見症狀自我檢測:

常見症狀自我檢測
全身狀態
焦慮、急躁、鬱悶、易激動、易驚嚇、神經質、失眠、多言、好動、體重減輕、肌肉無力。

頭髮脫落稀疏。

突眼、眼脹、眼痛、視力模糊、怕光、異物感、角膜潰瘍、易流淚。

脖子變粗、甲狀腺腫大、喉嚨有壓迫感。
循環系統
心悸、心跳加快、高血壓、心律不整。
神經
手指顫抖、周期四肢麻痺。
消化
飲食大增、大便次數增加
皮膚
皮膚細膩而濕潤、怕熱、體溫不正常、白斑、盜汗、色素沉澱、小腿前皮膚如橘子皮、紅且癢。
生殖
月經少而紊亂、不孕、流產、早產。

Top

懷疑自己可能罹患甲狀腺亢進時

當懷疑自己可能罹患甲狀腺亢進時,應由新陳代謝專科醫師進行下列檢查以確定診斷:

甲狀腺觸診
為新生健康的檢查項目之一。如異常,並有相關症狀產生,應立即就醫檢查,早期治療,醫師會根據其專業經驗,做初步的判斷。
三碘甲狀腺素T3與甲狀腺素T4檢查
甲狀腺機能亢進者所測出的血中T3和T4偏高。
甲狀腺促進激素TSH檢查
當甲狀腺分泌過量時,則腦下垂體原本分泌的TSH,會受到抑制,使甲狀腺機能亢進者所測出的血中TSH偏低。

配合超音波、心電圖、胸部X光、一般血液及一般生化檢驗,可更進一步確定與瞭解病情。

Top

甲狀腺機能亢進一般狀況下,雖然不會致命,但卻令人緊張、心臟蹦蹦跳、失眠,如果沒有妥善治療,長期控制,嚴重時可能導致心臟衰竭、骨質疏鬆、皮膚、肌肉、眼睛病變。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有三種,視患者性別、年齡及病情程度、初發或復發、有無併發症做考量。

甲狀腺機能亢進治療
藥物治療
服用抗甲狀腺藥物。這是一般患者首先應採用的治療方式,在服用一至二年後,藥量可逐漸減量,約50%的人在停藥後可痊癒。藥物治療須定期檢測血中甲狀腺素濃度,以調整藥量,極少數人會引起皮膚癢或白血球過低,肝功能異常,這時就需換藥或停藥。
放射性碘(原子碘)
利用甲狀腺需碘合成甲狀腺素,因此當放射性碘口服進入人體後會聚集在甲狀腺,而其輻射線會破壞甲狀腺細胞,使甲狀腺分泌減少,通常只需服一至三次。常見的併發症是破壞過多造成甲狀腺功能低下,這時須終身補充甲狀腺素(每天一顆藥即可)。
手術切除
有些人手術後仍會再發,主要併發症為:聲帶受損造成聲音沙啞或傷到甲狀腺旁的副甲狀腺。

Top

 

 

學生事務處衛生保健組關心您
健康專線  (08)723-8700 轉 2230

張耿源醫師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何謂肝硬化:
肝臟況廣泛性的發炎和纖維變性,造成肝臟組織變化產生結節和
肝功能不良。

二、症狀及合併症:
1. 身體消瘦,但有腹水。
2. 下肢水腫。
3. 腹璧靜脈血管清楚可見。
4. 食道靜脈瘤。
5. 蜘蛛痣、痔瘡。
6. 男性女乳化。
7. 手掌發紅。
8. 貧血,且有易出血現象。
9. 肝腦病變導致意識不清。
10. 復發性肝炎症狀及易感染。

三、那些情形易造成肝硬化?
1. 經常酗酒。
2. 服用某些傷肝藥物。
3. 病毒感染,如肝炎。
4. 營養不良。
5. 膽道或血管性疾病。
6. 自體免疫性肝病。

四、診斷方式:
1. 腹部超音波。
2. 電腦斷層掃瞄。
以上檢查需禁食6至8小時,返回病室後即可進食,另外可配合抽
血檢查。

五、治療:
通常得到肝硬化,只有支持療法,因為肝硬化是不能恢復的,所
以治療目的,在於阻止肝功能繼續惡化,以及控制合併症的產生
所做的症狀治療。

六、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 若有腹水、下肢水腫需採低鹽飲食,避免鹽份較高食物,如醃
漬食品、罐頭、蜜餞、麵線等,但可吃高蛋白食物,如魚、肉、
蛋、奶類,減輕水腫情形。
2. 每天磅體重並注意小便排出量,可監測腹水及水腫變化。
3. 若有肝性腦病變則採低蛋白飲食,並保持大便通暢,每天至少
排便一次以上。
4. 在醫師指導下服藥,減少肝臟負擔,並適當補充維生素。
5. 若有吐血或便血,須立即住院治療。
6. 定期門診檢查肝功能及超音波追蹤,生活規律,勿過度操勞,
要有足夠休息。
7. 絕對不可飲酒,以免造成肝細胞的繼續破壞。
8. 阿司匹靈等止痛藥儘量不要使用,因為肝臟凝血因子製造功能
失常,服用這些藥物,會使食道瘤出血及胃潰瘍出血惡化。
9. 注意解便顏色,如呈黑色或紅色,則立即求醫。
10. 若皮膚或眼睛鞏膜有黃疸及小便呈深茶色,則可至門診檢查。

張耿源醫師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妥瑞氏症

妥瑞氏症是一種遺傳性的神經運動疾病。在美國約有10-20萬人罹患此疾病。大約有1百萬名美國人可能有非常輕微的 妥瑞氏症症狀。妥瑞氏症患者的身體會出現不自主的、重複性的動作,稱為抽筋(tics)。抽筋不會一直出現,但可能會因疲勞或壓力而惡化。

為什麼叫做妥瑞氏症?

1825年,一位法國神經科醫生Jean-Marc Itard 首度將妥瑞氏症描述下來,當時Itard正在照顧一位從7 歲開始發展出聲語型抽筋的貴婦。由於抽筋使她無法控制的發出尖叫聲和咒罵聲,因此她被送往隔離。 在Itard 首度紀錄妥瑞氏症的六十年後,神經心理學家Edouard Brutus Gilles de la Tourette (出生於 1857;
死於 1904) ,於 1885 年詳盡的紀錄許多抽筋病患的病徵。 其中也包括Itard所研究的法國貴婦  

 

妥瑞氏症的相關概述

  • 妥瑞氏症的病徵通常在 18 歲之前出現,在7 歲半左右發作。

  • 第一個症狀通常是臉部抽筋,例如:眨眼睛。

  • 雖然有一些治療方法,但至今仍無法使妥瑞氏症痊癒,病患終其一生都要與其症狀共處。

  • 妥瑞氏症狀的嚴重程度通常在青春期緩和許多。20-30 %的病患,在他們20 幾歲時症狀會完全地消失。

  • 妥瑞氏症患者的壽命和正常人一樣。

  • 妥瑞氏症不影響患者的智商。

  • 睡眠時發生抽筋的頻率和強度逐漸減少。

  • 妥瑞氏症在所有人種皆可見。

  • 男性妥瑞氏症的發生率比女性高三到四倍。

  • 大多數妥瑞氏症患者的病情都還算溫和,雖然症狀可能因人而異。

  • 大部分的妥瑞氏症患者都能擁有工作以及豐富的人生。

張耿源醫師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24drs.com/WebMD/chinese_t.asp?page=1&who=091e9c5e8033a952

新的研究顯示,益生菌普遍被視為「友好」的細菌,可改善消化和腸道健康可以幫助婦女控制產後的腹部脂肪。來自芬蘭土庫大學的研究人員招募了256位懷孕三個月的孕婦參與這項體重增加的研究,參與者被分為三組。

   其中兩組婦女接受的飲食諮詢,是符合醫師建議的健康體重增加以及胎兒發育的最佳飲食;另外,也會送一些麵包與沙拉,包含單一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以及纖維豐富的義大利麵食和穀類早餐到他們家。

  這兩組婦女之一,每天也會收到含有乳酸菌和雙歧桿菌的膠囊,一種最常使用的 益生菌,益生菌是幫助維持腸道健康平衡的細菌;另一組則接受安慰劑膠囊與諮詢。第三組接受安慰劑膠囊但沒有飲食諮詢。

    所有婦女在開始這項研究時都測量體重,於產後12個月後再量一次;之後,研究人員測定每個女人的腰圍和皮脂厚度。在接受益生菌以及建議吃些什麼的婦女身上,25%有腹部肥胖(定義為身體質量指數為30以上和腰圍超過80厘米[31.5英寸])。未接受益生菌的婦女並沒有這樣的情形;僅接受飲食諮詢的婦女中,43%有腹部肥胖;既未接受益生菌也沒有飲食建議的婦女,腹部肥胖的比例有40%

 益生菌組的平均體脂肪百分比為28%,相較之下,僅接受飲食建議組的體脂肪百分比則是29%,第三組的婦女百分比則是30%土庫的營養學家與高級講師Kirsi Laitinen表示,接受益生菌的婦女表現最好,在生產後一年,她們的腹部肥胖程度最低,體脂肪百分比也最低。這項研究發現發表於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辦之第17屆歐洲肥胖會議。

張耿源醫師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716/115/1n5qw.html

 

腸癌高危險群 上班族佔8

 

更新日期:2009/07/16 11:49 呂明潔

 

【台灣醒報記者呂明潔報導】三餐總是外食,坐在電腦前一整天的上班族,排便不順要注意了,據1111人力銀行統計,上班族中有近8成是腸癌高危險群。營養學專家謝明哲呼籲,民眾可補充幫助腸胃消化的乳酸菌和木寡醣,改變腸道生態環境。此外,1111人力銀行執行副總吳睿穎也建議,企業可定期舉辦員工運動會或健康檢查,安排晨、午操,共同維持身體健康。

 

十大死因中,癌症連續27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而大腸癌更是國人罹患人數最多的癌症。在高壓的職場,上班族容易因外食而營養不均衡、生活作息不正常、排便習慣不佳,根據1111統計,有86的上班族有腸胃相關問題,前三名分別為便秘、無法每天排便和排便狀況不佳。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謝明哲表示,多吃少動和常應酬的上班族的確是腸癌高危險群,他建議,上班族可自備富含抗氧化功能的有色蔬果,提昇身體抵抗力。此外,飲食應注意少葷多菜,他指出,葷食易使腸中的壞菌分解造成便秘,讓細胞活動力衰退,引發腸癌。

 

若要從體內改善腸胃蠕動,除了定時運動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謝明哲建議,補充寡醣促進幫助排便的乳酸菌也很重要,他強調,寡醣可讓好菌自我繁殖,打壓壞菌的生存空間。

 

吳睿穎警告上班族,不要忽略便秘,任何不良的排便習慣都可能變成隱形的殺手。他表示,隨時注意糞便的顏色和形狀也有助於提醒自己。謝明哲表示,健康的排便應是呈現金黃或褐色,且浮在水面上。

張耿源醫師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